中国丝绸业目前的困难,虽然有其自身周期性调整等方面的原因,但作为一个外向型行业,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就金融危机之初的当时而言,中国丝绸业受危机的影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发展证明,其影响显然已具非常的确定性。
一、出口困难,“亮点”难改困局
1、出口额和出口量下降明显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整理公布的海关统计,今年1-3月以后全国真丝全商品逐月累计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7.74%、18.12%、19.93%和19.26%,这说明丝绸出口未见好转,困难严重。这主要由于美、欧、日等丝绸主销市场对品位、档次和附加值相对高的丝绸产品需求严重萎缩所致。
据统计匡算,今年1-3月真丝全商品出口折丝量(长短纤维,下同)约1.37万吨,同比约减少18.45%;1-6月出口折丝量约2.99万吨,同比约减少14.81%;第一季度月均出口的丝量约0.46万吨,比去年同期月均约减少17.86%,第二季度月均出口丝量约0.54万吨,同比月均约减少11.48%。这些,反映了整个丝绸出口量的减幅收窄。这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市场的进口量相对稳定和增长。
2、丝、绸、服装等大类品种的出口基本处于普降格局
上半年,丝类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9.99%,其中桑蚕丝出口下降48.01%。绸缎出口量同比下降0.11%,下降不多,这主要是印、巴市场作的“贡献”。丝绸服装出口量同比下降30.97%,主要是占我国近年丝绸服装出口总量约50%的美国市场持续大幅度萎缩造成的。
3、多数主销市场严重萎缩
上半年,我国对7个主销市场出口的丝量约2.17万吨,约占我国出口总丝量的72.57%,其中对大部分主销市场的出口有较大减幅,而对印度、巴基斯坦的出口有增长,尤其是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增幅较大。具体情况是:对美国、香港、日本、意大利和韩国的出口丝量分别同比约减少28.52%、36.38%、30.47%、38.17%和29.11%,而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出口丝量分别同比约增长12.7%和53.89%。
4、印、巴市场是我国上半年丝绸出口的“亮点”
印度国内丝绸消费约占80%。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其经济也同样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其国内丝绸消费仍相对稳定。另据报道,2008-2009年度头9个月,印度丝绸出口增长12.6%,其丝和坯绸的需求有相应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对印度出口长短纤维的丝量约7751吨,同比增长约12.7%,其中丝类出口增长6.17%,绸缎出口增长28.71%。对印度丝类出口中,在桑蚕丝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捻丝和紬丝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566.04%和359.97%。其原因之一是,捻丝的反倾销风险为零;原因之二是,我国捻丝和紬丝的出口退税率高于其它生线,丝类间存在串卖之嫌。此外,上半年对印度的绸缎出口增幅也达到31.59%。去年印度从我国进口的坯绸减少很多(减幅达22.25%),今年从其国内消费稳定、出口增长的实际出发,增加绸缎进口也是有道理的。还有,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蚕茧生产大幅度减产的预期,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推动,可能也是其增加进口的因素。
据近年的海关统计匡算,巴基斯坦每年从我国进口的真丝产品折丝量(长短纤维)接近5000来吨(主要是短纤维和坯绸),今年上半年对其出口的丝类和绸缎量分别同比增长32.19%和95.2%,其中紬丝和坯绸的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2.07%和114.23%。巴基斯坦的丝绸消费与印度相似,也主要用于其国内,尤其是巴妇女的穿着习俗也比较传统、保守,丝绸服装等耗丝量较大;其次,上半年巴卢比汇率相对稳定;第三,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茧丝及其产品的价位较低。这是我国对巴市场出口明显增长的大致原因。
据匡算,上半年对印、巴市场的丝绸出口,占我国丝绸出口总丝量约36.45%,成为我国上半年丝绸出口的“亮点”。印、巴市场需求的增长,相应收窄了我国丝绸出口丝量减幅约5.6个百分点。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国丝绸出口的下滑,但仍难改变我出口的困难现状。
5、全国各省市及其企业的丝绸出口也很困难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整理的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位居前10位的省市都下降,降幅最大的重庆市和山东省分别下降35.83%和32.79%,江、浙两省的出口额降幅分别为25.49%和22.47%。从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企业看,位居前10位的企业下降的有7家;位居前20位的企业中,下降的占75%。
二、茧丝价格既正常也不正常
上半年的茧丝价格,说它正常是因为它反映了原料环节基本面的部分实际;说它不正常,因为国际丝绸市场持续下滑,国内整个丝绸业的供求状况总体上也没有明显改善,而且上游原料价的不断上涨也并非是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也并未作出相应的呼应,这显然缺少其内在的合理性。
根据对今年上半年真丝全商品进出口折丝量的匡算,上半年我国丝绸业内外销用丝量(长短纤维)最多4.5万吨左右,而可供应的长短纤维量却至少有6万多吨。这其中包括去年留下来的原料和各类丝绸产品,以及今年上市可供加工的春茧。可以看出,上半年尽管全国的蚕茧生产大幅度下降,但整个丝绸流通领域内供应压力依然较大,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上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后,一方面国内加工企业困难逐渐加大,原料需求也随之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因大部分销售市场需求急剧下滑,去年下半年生产出来的丝绸产品没能全部销出去,积压在国内;进入新的一年后,市场持续疲弱,订单不见增加,出口困难依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需求市场结构性的原因导致了我丝绸产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加之国内产品间价格倒挂,产生了诸如高品位丝一时积压,或不得不当普通丝卖,以及绸缎和绢纺产品等滞销、库存增加等现象。还有,据报道,各地举办的各类规模的丝绸展销会,其中有的“上万款时尚服装以普遍低于市场一半,部分产品甚至低于一折的价格销售”,一次展销会让利超过5000万元,并称“韩版、欧版和港版等服装都积极参展”。有的展销会“品牌云集和清仓价格成了展会最大的特点”。从而“引发了市民的抢购风”。显然,这是“外转内”的不得已而为之。
以上这些情况充分反映了今年上半年我国丝绸供大于求的问题仍较严重,而且这又主要存在于丝绸中下游环节,并非表现在上游原料部分。所以,上半年我国的蚕茧供应偏紧,价格攀升,主要是我国庞大的缫丝加工能力与蚕茧生产和供应状况矛盾的反映。
按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2008年我国缫丝生产能力208.8万绪(其中自动缫占83%)的原料需求量来匡算,蚕茧供应缺口很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内对今年春茧大幅度减产的预期导致了原料供应紧张的心理不断恶化,南方产区蚕茧收购一开秤茧价就较高,后来随着减产形势的明朗,茧价也被逐步推高。可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后道产品需求毫无起色,一时间茧与后道价格倒挂,丝厂进退两难,茧丝价格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基本处于相持、胶着或“茧唱丝和”的状态。那时,有些缫丝企业也曾有“抱团”停工停产,等待矛盾缓和的想法和动议。因为很多企业明白当时价格背后的风险,也认识到把风险留给未来,或扔给别人的同时,可能恰恰正为自己埋下隐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在各地交易市场茧丝近、远期行情引导下,丝厂老板们为“赚快钱”而对原料的渴望心理不断增强,从而就无暇顾及下游产品市场的需求了。即使那些被称为“开关”厂的,面对形势的诱惑,也急着找米下锅,根本顾不上煮熟的米饭是否有人要吃,走上了“豁出去,赌一把”的华山一条路。与此同时,业内还出现了惜售、囤货搏后市的情况。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熟知“物竞天择”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企业家,他们想抓住金融危机“弯道”超车的时机,通过行业洗牌,为自己发展腾出空间。
就这样,在上半年蚕茧供求特定基本面的牵引下,以及业内从众不理性和种种复杂心理推动下,茧丝价格由茧子开路,丝价被动,到相互影响、推波助澜,不断攀升。截止6月底,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近期合同订购收盘价,干茧和3A级生丝比年初分别上涨29.45%和18.68%;进入7月,价格上升速度加快,截止7月底,干茧和3A级丝收盘价比年初分别上涨50.1%和31.13%。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截止到今年6月底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茧丝价格,其实并不很高,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基础价位较低而涨幅较大,更主要因整个行业供求和终端市场需求方面的原因,前后道产品价格倒挂或反应滞后,其走势演变不合理,也显得不正常。人们清楚地看到,上半年我国茧丝价格的上涨,是蚕茧原料供应和缫丝加工能力需求矛盾的拉动。它既不是我国丝绸业整个产销、供求状况的急剧变化,更不是国际丝绸市场逆转向好的刺激。实际上,这仅是丝绸行业的局部“热”,其基础因缺少丝绸最终产品市场需求的支撑而不稳固,可视为疑似“虚热”。而且,发展下去,不排除给身处困境的中国丝绸业可能带来“堰塞湖”一类的新问题。
三、关注“飞机尾巴”的几个问题
危机对各国经济和各个行业的影响程度不一,复苏的路径也不尽相同。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丝绸业的影响持续了两三年。危机当年丝绸出口丝量减少21%,此后的1998年和1999年又连续分别下降12.32%和10.3%。一般认为,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于2008年下半年,发端于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今年3月,我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丝绸业》一文中曾谈到,早在2006年我国其他纺织服装出口仍在持续增长时,我国的丝绸服装出口就已进入了较明显的下降通道。尤其对美国的出口,不论是单项丝绸服装还是真丝全商品的出口丝量,从2006年第一季度就已出现明显萎缩,此后对其出口丝量的降幅逐年扩大,至今仍未见好转。因此,有人把中国丝绸形象地比喻为经济活动中的“飞机尾巴”,经济起飞时,它最后升起;经济回落下降时,它却先着地。
近来,各方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普遍较为乐观,但也都认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尤其是外需的持续下滑严重拖累着经济的复苏和行业的解困。中国丝绸业要在短期内完全摆脱困难的可能性不大,还可能经些波折。以下问题需要关注:
1、年内供大于求问题将继续存在
总体看,今年全国的秋茧生产,受上半年春茧价格的刺激,蚕农会适当增加种养,并会在加强管理、提高单产、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但秋茧生产期间气候多变、农药中毒、不结茧蚕等发生几率一般较高,导致秋茧产量、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也较多,一般预计秋茧生产会有所恢复,全年全国的蚕茧生产的降幅可能有所缩小,但全年较大的减产局面已难改变。
丝绸出口经历了近年的持续负增长,国外经销商的库存有了一定的消化,也有了进货的愿望,但面对疲弱的市场需求这一客观现实,也多持谨慎和观望态度。不过,由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我国的丝绸出口减幅较大,今年下半年每月累计的出口减幅有可能逐步收窄,但全年出口的丝量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估计很有可能。
内销市场,近年国家为扩内需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增加全年的丝绸消费,我抱有信心,但能否消化吸收掉现有流通领域里的过剩产能,以弥补外需下降的缺口,却心存疑虑。
综观今年以来丝绸内外销的实际情况,以及蚕茧生产下降和春夏秋茧的陆续上市供应,特别是秋茧上市前不少丝厂企业通过质押或抛售为收购秋茧筹款等行为,预计上半年前期那种原料供应偏紧的状况下半年会得到缓解。但从全年看,经过供求基本面等因素的较量,预计较大的供应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继续存在。下半年真正靠市场需求明显拉高价格的情况估计难以出现,而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那种“茧推丝涨”,或‘丝压茧落“等价格震荡局面倒可能时而显现。
2、主销市场困难犹存,出口难有起色
从中国丝绸业实际情况看,其困难的缓解进而走出困境,仍主要依赖于国际经济环境及与此相伴的市场需求好转程度。目前,丝绸多数主销市场地区的经济虽然已呈现出不少积极信号,但各方消息显示,那里的丝绸消费估计仍难有起色。有报道,如今美国多数零售商艰难度日,危机后美国人正在改变消费模式,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居民的储蓄率也已从原来几乎为零上升到现在的6.9%。加上失业人口增长,收入下降,消费增长失去了支撑力,需求难有好转。甚至有人认为,美国人要在3-5年内恢复过去那种超前消费水平,现在不具备客观基础。经济界人士认为,欧洲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其经济复苏也将可能晚于美国。目前,欧洲居民的消费信心很脆弱,圣诞节订单也锐减。日本经济受出口下滑和“内不需”的拖累,丝绸专业商生意困难,市场恢复也需时日。在今年5月底举办的欧洲丝绸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2009年国际丝绸消费不会有起色。
印、巴市场是上半年我丝绸出口的最大亮点,但众所周知,他们都追求的是低价货。业内反映说,他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进入6月后,由于我国茧丝价格上升明显,巴基斯坦的订单就明显减少,印度的进口量也少于常年的40%。印度因卢比贬值,目前其厂丝现货交易卢比价已是其10多年来最高的价格水平,这将严重影响其经销商的进货。此外,印度高额的反倾销税,也严重制约了我对其出口的增加。近期,还有消息称,印度将提高某些丝类和绸缎的进口附加税,等等。种种情况表明,下半年我对印、巴市场的丝绸出口增长势头恐难继续,也随之减弱或失去对其它主销市场下降的弥补作用。因而,下半年我国整个丝绸出口情况也有可能不如上半年。
3、企业的困难短期内难以摆脱
国际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各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过大流动性,将长期推动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之通胀和美元贬值,本币升值,出口困难,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盈利能力不断被削弱的重要外部因素。
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里,中国丝绸业过大的加工能力和特定的原料供求状况,丝绸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更为突出。茧丝原料价格的上涨快于终端产品价格,以及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等现象将可能成为常态。一旦遇到市场萎缩,销售不畅,高成本的后道产品价格长期滞后,企业将长期处于困境而难以摆脱。因此,调整升级、科技创新等增强竞争力,确实也是中国丝绸企业的必由之路,也十分紧迫。
四、克服困难,顺势而为
1、危机冲击,困难加重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信用危机。就丝绸出口而言,不仅是市场萎缩,出口大幅度下降,而且客户履约率也大大降低,货款回收风险加大,坏账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对企业来说,应对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一场实力、竞争力的较量。危机一来,不论是“亡羊补牢”,还是调整升级,资金是除外需萎缩外的另一个重要难题。今年上半年,我国的信贷规模听起来是“天文数字”,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向丝绸中小企业的“阳光普照”依然不够,执行落地还有很大距离。上半年融资难的问题总体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需要逐步实施,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何况“规划”更多的是相对长远性的,而且还需具体细化落实。即使是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应急措施,也因业务流程所限,企业从中得到实惠还需几个月时间。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出口单子减少,业务下滑的市场环境里,其现实性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丝绸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困难进一步加重,减产、停产、转型或破产的消息时有所闻,卖厂房、卖设备,甚至连同蚕桑基地的蚕茧收购捆绑出售的消息在网上时有所见。一些地区的丝绸企业退出行业的倾向严重。正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的那样,“行业发展的基础受到了直接而严重影响”。
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报道,今年1-5月我国整个丝绸业亏损面24.06%,高于全国纺织业平均水平。其中丝绸印染和缫丝业亏损面分别达到34.38%和33.09%,利润分别减少18.06%和18.2%。重庆市的茧丝绸业困难更大。据他们丝绸协会调查统计,截止5月末,其丝绸加工企业停产和半停产(生产不正常)的占77.55%;全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48.2%和45.05%;丝和丝织品生产大幅度减少;利润总额累计完成-292万元,增加亏损201万元;在职职工人数减少54.71%。浙江省丝绸协会也报道了他们上半年缫丝、绢纺企业继续亏损,其亏损面分别达到70.58%和55.56%。
2、依靠政策,化危为机
当今的国际经贸环境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难有根本改变,国际市场信用恢复也可能是个较长过程,贸易收汇风险也将一直处于高位,保障丝绸企业出口收汇安全,“颗粒归仓”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不久,我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外需,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扩大了出口信保承保规模,提高了覆盖率,下调了保险费率,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外贸出口风险,加强企业接单能力和出口信心。
中国丝绸企业多属中小企业。我们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并在具体实施中正在逐步完善细化,进一步调整着企业融资条件和门槛,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以及茧丝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融资。进入下半年后,一些丝绸企业,甚至基层茧站对此已有良好的反映。认为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条件,逐步解决着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
经济危机后,需求“蛋糕”变小了,企业维护原有丝绸市场份额的难度加大,竞争更趋激烈,而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又受多方因素制约,难以完全弥补外需急剧萎缩带来的影响,目前单纯等待欧美等主销市场回暖也难以保证出口稳定和增长。据悉,商务部多次会议明确了“创造外部需求”的出口政策新导向,并正在酝酿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国家贷款来扩大外需,降低产能的庞大计划。本人曾在西亚和非洲地区从事商务工作多年,深感中国丝绸对这些地区销量之少。从那里的气候和不少国家和百姓的经济条件看,丝绸理应有广阔的消费前景,但实际上他们穿着消费的大多是化纤和其他纺织纤维产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贸易条件较死板、不够灵活。相信我国这一新的政策导向将会有利于企业扩大丝绸出口,增加其外需源。我们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抓住这一契机。
此外,我国与周边国家同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比较优势有别但区别不大,要在“互补”和“竞争”间寻找发展自己的机遇。多年来,我国对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有丝绸出口,但随着这些国家丝绸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们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弱化。近年,我国已加快同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并签订了不少自贸协定和相关安排,我们丝绸企业也要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利用,在已有的基础上为丝绸外销市场不断增加新亮点。
从道理上讲,13亿人口的中国只要每人多消费些丝绸,每年生产的丝绸产品完全可在国内消费掉,似乎根本无需出口。这种看法值得探讨,而实际情况也不完全如此。近年,国家采取了“促内需”的种种政策措施,上上下下作了很大努力,丝绸内销确实也有了不少亮点,然而,危机来后真想依靠内销市场来弥补丝绸外需萎缩的缺口,还是很难的。金融危机也倒逼着一些丝绸出口企业部分或全部转向了内销市场,想把“原来出口‘小麦’转为在国内做好品牌‘面包’”,努力转换自己的发展模式。但他们感悟到,与外销主要看国际大势的“脸”不同,内销的“水”更深,需要靠“心”长期谋划。内销环境确实相对复杂,制约因素也较多。危机的冲击,使他们对扩大内需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危机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着内销经营环境。丝绸企业的内销业务同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近期,商务部又出台了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这是中央财政对今年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费用补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费用补助的支持举措,有望消除出口和内销经营模式、交易结算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广大丝绸企业也需关注并积极争取,让政策能为自己、为行业扩大内销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资讯排行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