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讯 眼下正是夏蚕养殖,春茧收获的时节,在我国重要的传统养蚕产区长三角地区,今年的春茧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收购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普遍达到了每担50公斤1650块左右的价格,也就是1斤16.5元,有些养殖新品种甚至达到了1760元的高价,这个价格比起去年每担50公斤900元的价格大涨了近1倍。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高兴的茧农,却做出了砍桑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记者的调查。
徐传金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养蚕大户,5年前,他承包了村里的35亩桑园来养蚕,但是到现在,他的桑园已经被他砍得只剩下15亩了,眼前这块大约一亩多的桑园是刚刚被砍掉的。
记者:“为什要砍掉?”
嘉兴养蚕户徐传金爱人:“前几年钱挣不到,亏本了。”
记者:“今年蚕茧价格不是挺高吗?”
嘉兴养蚕户徐传金爱人:“价格高了民工的工资也高了。”
因为一个人最多只能养一张半的蚕种,所以每到养蚕的时候,徐传金家都要雇人帮忙。而近5年来,嘉兴当地养蚕雇工工资已经上涨了3倍多,大大增加了养蚕的成本。
今年徐传金一共养了12张春蚕种,雇了8个工个人来帮忙,一季蚕的周期大约是30天,每人每天60元的工钱,仅人工工资徐传金就支付了8000多块钱,而桑园每亩地的承包费用是400元,15亩地就是6000元,此外还有购买蚕种及肥料等费用也得好几千块钱,虽然因为今年春茧收购价格高,徐传金一共卖了两万三千元的价钱,但扣除各项成本算下来,也就剩下了5000元,而这也是徐传金近几年养蚕唯一一次没亏钱的。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07年大概亏了1万多块钱,1万5千左右吧。07年08年两年总共亏掉4万块钱左右。”
长三角地区桑蚕养殖数量急剧下降
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一直上不去,当地很多养蚕的农民开始一点一点地把桑树砍掉。而今年的春茧价虽然创下了15年来的新高,但因为成本问题,蚕农获利并不是很高,而他们对今后的养蚕状况也并不乐观。近几年来,蚕茧价格的大起大落,让蚕农们感觉养蚕的风险太大。在嘉兴,2007年蚕茧收购价是每担50公斤1000元左右,但2008年却降到了每担480元,而今年的收购价又达到了1700多元的历史最高。这让很多蚕农感觉到,养蚕还不如到企业打工合算。
浙江嘉兴市蚕桑管理站站长蔡玉根:“今年是增产又增收,但是1600块钱一张蚕茧的收益,那么他打工(一天工资)50块钱的话,他一个月也有1500元,而且养桑还要冒风险,蚕要发病,又碰到价格又不好。”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我们桑树肯定就不要了,我们村里就砍掉了几百亩了。”
此外,随着江浙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可用于养蚕的用地也在逐步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蚕桑种植面积的减少。根据有关统计,在浙江嘉兴,桑树种植面积已经从建国初期的6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33万多亩,蚕种的发放量也从最高时1992年的178万张,下降到目前的35万张。而在被称作“丝绸之府”的江苏苏州,养蚕产业产业的状况也差不多。1992年,苏州全市桑园面积有19万亩,到今年年初全市统计的桑园面积只剩下了5万亩,蚕种发放量目前也处于历史的最低水平。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养蚕农户李金虎:“(以前)一个村800、900张(蚕)种呢,现在呢像去年一个平望镇才100多张(蚕种)。”
茧丝价格倒挂生产一吨生丝赔两万
不仅长三角的桑蚕养殖在大幅下降,根据国家蚕茧丝绸办公室的统计,2009年全国桑园面积是80.5万公顷,同比上年下降了8.55%,蚕茧产量是56.35万吨,同比更是下降了17%。业内预计,蚕桑养殖数量的下降很可能会加剧今年蚕茧价格的波动。正是因为蚕茧价格的大幅波动,所以即便今年的收购价创了新高,但也没有给养蚕的农民带来信心。那么对于缫丝厂、丝绸厂等蚕茧的下游产业来说,眼下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浙江省湖州市是我国的丝绸主产区,在这里,记者首先走访了国内最大的缫丝生产企业之一------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公司。这个公司每年要消耗大约1800吨的干茧,占了全国蚕茧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左右。面对今年春茧价格的高涨,企业有点焦虑和无奈。因为茧价的飙涨已经给企业带来了价格倒挂的难题。按照茧丝行业的生产标准,2.5吨鲜茧可制成1吨干茧,3.5吨干茧才能制成一吨生丝,这样按目前市场16.5元一斤的鲜茧价格,生丝的“裸成本”就达到了1吨28.8万多元。再加上人员工资等各种生产成本,生丝合理的出厂价应该在30万元/吨左右。但目前市场上交易的生丝价格却只有28万元/吨。这就意味着缫丝厂每生产一吨生丝就要赔上2万元。
浙江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我们每个月大约要生产40-45吨生丝,每个月我们的亏损就要达到70到80万元。”
凌兰芳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面临和他们一样的困境,有些企业甚至在面临停产和倒闭的局面。
浙江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在我们周边地区,几乎是所有的缫丝企业都生产不正常,50%以上的企业都有重大亏损。”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斤鲜茧和一斤猪肉是等值的,15吨棉花的价格和一顿生丝的价格也应该是等值的,通过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就能判断这个市场是否稳定。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一斤鲜茧的价格高于猪肉的价格很多,那么鲜茧必然回落,如果一斤鲜茧的价格低于一斤猪肉的价格很多,那么鲜茧的价格必然回升。”
茧价大起大落为哪般?
在业内,很多人都说,这几年的蚕茧收购价就像“过山车”或“打摆子”,而每一次茧价的大起大落,也都伤害了无数茧农和下游丝绸企业的心。那么蚕茧的价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落呢?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丝绸制品交易专业市场,这个市场除了进行干茧和生丝的现货交易外,还从事茧丝绸的中长期交易,每年的交易额超过200亿元,而这里每天的交易价格信息-----“嘉兴指数”也成为全球茧丝绸行情的风向标。对于今年蚕茧价格的飙涨,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专家明确表示,这跟人为投机炒作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虽然今年到了比较高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不是人为炒作的,没有投机造成的,而是因为供求的结果。”
王锦松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我国的蚕丝每年将近有70-80%出口到国外,但国外的需求量一直比较稳定。因此,造成蚕茧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蚕茧总量失控造成的。在这个交易市场的网络交易k线图上,清晰地显示了干茧和生丝每一天的交易价格和走势,可以看到,几乎每隔4到5年,蚕茧的价格都会经历一次大起大落。产量高的年份,往往蚕茧的价格最低。比如2007年,我国蚕茧的总产量达到了80多万吨,是历史上最高的,但当年的收购价却低到每担50公斤480元左右。2009年总产量逐渐回落到现在的55万吨左右,那么价格也达到了每担1700多元的历史最高价。此外,国内缫丝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也是造成蚕丝价格起伏不定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缫丝企业,国内蚕茧的总产量最高曾经达到了87多万吨,但数量众多的缫丝企业却能够消耗掉到一倍以上的蚕茧。在蚕茧产量较低的时候,这些过剩的缫丝企业往往会争夺原料,造成了表面上蚕茧供不应求的假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其实真正的是一个生产的需要,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消费的需求,所以说大家在争原料的过程中,可能引起价格涨得特别高。”
蚕茧产业如何“破茧重生”?
对于茧农和丝绸企业来说,蚕茧价格的大幅起落,往往都会带来冰与火的两难境地。那么蚕茧产业的症结何在?又如何能为茧农和丝绸企业带来双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从1993年到现在,在蚕茧产业历史上一共出现了3次大的涨跌,而每一次的涨跌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为下一次的涨跌埋下隐患。蚕茧价格涨了,往往会引来更多的农民来养蚕,等到养殖数量上去之后,蚕茧又开始出现供过于求而跌到低谷。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如果说蚕茧价格超过了75万吨以上,必定会带来第二年的价格下跌。而实际产量低于60万吨,也会引起实际价格的上涨。”
专家指出,蚕茧价格的稳定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有效控制全国的总产量是实现蚕茧价格稳定的关键点。此外,收购环节混乱也是目前蚕丝产业发展的一大症结,如果能够让加工企业和蚕农之间直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对于规避茧丝绸价格的大起大落,应该是个很好的办法。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只能算是一个传统的丝绸大国,而不是一个丝绸强国。虽然国际市场上70-80%丝绸都出自于中国,但这些对外出口的产品大都是作为原料的干茧和粗加工的生丝,是处于整个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话语权。只有发展高端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蚕茧产业才会有出路。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应该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来培养打得丝绸企业集团,让他们在国际市场有定价权,这样的话可以吧一部分国际贸易的利益,转移到我们国内来。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