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织造是纺织工业上游纤维加工最重要的环节,纺纱、织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上游新型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应用,也与后道染整、制成品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从企业数量上看,纺纱、织造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占全行业的65%,因此行业的技术升级也关系到纺织工业整体产品水平的提高。《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列出的50项攻关目录和110项推广目录中,涉及纺纱、织造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共8项(含16个子项),在全行业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有22项。
《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纺纱、织造领域中的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提出了行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即:加强新型纺纱、新型织造、特种织造、宽重型织物织造等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快高机号及成型织造、经纬编双层和多层复合织造、提花织造等针织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研发重点:突破嵌入式纺纱技术在棉纺行业深度加工的工艺技术,到2015年在主要棉纺企业进行产业化应用;研究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使其应用比例达到15%,差异性多功能纤维种类达到5种以上的产品规模化生产;研究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织物自动检测和分析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推广重点:重点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技术突破的紧密纺、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丰富纱线品种和品质;推广自动络筒技术,到2015年棉纺行业无结纱比重达到70%以上;推广无PVA上浆、预湿上浆等新型上浆工艺技术,其中无PVA上浆工艺推广到行业大中型企业的85%以上。
棉纺织行业作为纺织基础的加工产业,其纺纱、织造的技术水平也代表着纺织工业整体加工技术水平。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为棉花,随着纤维工业的发展,棉纺织加工范围在不断扩大,加工技术也必将随着纤维品种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提升。对于棉纺织加工技术本身,在加工技术方法、加工工艺创新、装备水平方面也需要得到提升。棉纺织行业还要围绕产品创新,集成现有的技术,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信息化也将逐步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认为,棉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有三点,第一是加工技术上的创新,把加工技术和新型原料相结合的提升。突破棉型纤维纱线和织物高档化、精细化的加工技术,研究新型纤维的利用、特殊纺纱加工技术,保证环保、可持续的纤维在棉纺织行业的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进步。第二强调设备工艺技术上的集成创新,在产品创新端加大力度。通过使用先进的棉纺织设备、工艺、技术,丰富创新型产品的制造手段,为开发高档化、具有竞争力的棉纺织产品提供支撑。第三强调质量控制。发展棉纺织加工制造流程的产品质量预测、在线检测和监控体系,使纤维、纱线、织物质量状态得到实时监控,形成高品质的棉纺加工制造体系。
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对于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俞建勇指出这是研究运用多种原料纺纱的技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棉纺织企业有着不同的战略定位,有的开发低成本产品,有的开发高品质产品,有的开发差别化产品,有的开发花色品种。实施多种纤维混纺,涉及到对不同纤维特性和配比的优化,涉及到复合纺纱的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到与之配套的装备和器材,以及批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实际上从“十五”开始,棉纺行业就大力提倡引入化纤混纺,实施差别化战略。“十二五”期间继续攻关推广,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超仿真概念、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应用等方面。目前约有30家纺纱企业有较强研发能力,生产新纤维产品有一定的规模,他们的新纤维纱线附加值平均高于常规品种2倍左右。
在新结构纱线加工应用技术方面,俞建勇认为环锭纺纱在最近20~30年间又有了新的发展。赛络纺使得纱线外表和内在性能发生很大变化,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现了赛络菲尔纺,解决了长短丝复合问题,还可以实现包芯。再进一步又出现了嵌入式纺纱,目前正在应用推广中。如今又推出了低扭矩纱,低扭矩纺纱技术就是在纺纱端加入假捻装置,这样不容易产生断头。低扭矩纱在纱体结构上属于重大发展。目前上述新型纱线约有200万吨产量,产品附加值高。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有约400万吨、700万吨的新结构纱线。
高精度异性纤维识别清纱技术也是“十二五”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俞建勇介绍,异性纤维主要是在原料端和络筒端来控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技术提升很快,但目前完全替代人工还有问题。该项技术关键在于应用精度更高的异性纤维识别模式和装置,对棉流实时检测;在开清棉生产线、在梳棉机喂入部分、在自动络筒机上的电子清纱器等关键设备上进行异性纤维的清除。企业拣“三丝”的工作量很大,机器与人工相结合,会更好地提高效率。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异性纤维识别清纱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但对于高品质产品,全部靠机器识别异性纤维还存在困难。
纱线成型后,纱线的质量检测技术引入纺织流程可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俞建勇说,“十一五”期间,一些优秀纺机企业生产的主要纺纱设备配有检测装置,但绝大多数纺纱企业从投资资金考虑,选配的不多,建立ERP管理系统的纺纱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推广纺纱工序生产全自动化、信息化检测和监控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对提高纱线质量和生产效率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现有设备流程端口,即时采集生产现场的运行数据,联网形成生产管理系统,同时与WRP系统相连接。
推广新型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计算机配棉技术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如今继续完善推广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俞建勇解释说,一方面是企业有需求,因为棉花来源广泛,品质差异多,企业各自的产品战略不同,计算机配棉实际上是对原棉数据的采集和储备。另一方面,科技手段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在收购中原料本身信息不全面,厂家在使用中质量变异比较大,棉包在处理中也发生变异,产品范围广。实施计算机配棉主要是取得完整的棉花基本数据,再建立模型,提高配棉精确度。
提高织造环节的上浆技术水平是棉纺行业的老问题,目前高品质纱线还不能完全摆脱PVA上浆。俞建勇分析说,PVA浆料稳定性和耐磨性较好,我国棉纺织企业普遍都在使用它,但PVA不易降解,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PVA浆料用量比“十五”末已减少30%左右,但全国每年含PVA的浆料用量依然在30万~40万吨。目前已有替代PVA的环保浆料,但性能及稳定性、替代性还不能完全满足纯棉高支高密产品及涤棉产品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替代PVA的浆料有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要完善接枝淀粉浆料性能,引入丙烯酸类浆料,关键技术是根据上浆性能要求,研究并设计材料的分子结构,研究深度变性的高性能变性淀粉、高性能的辅助浆料的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丙烯酸类浆料生产的单体组合、引发剂的选用及聚合工艺技术,以及固体聚丙烯酸类浆料生产关键技术。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资讯排行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极具吸引力的非洲投资目的地——埃及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