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8月13日讯
纺织原料质量一个比紧缺更严重的难题
日前,中国乳业针对牛奶标准的讨论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一些专家批评新标准为“全球最差”,“用垃圾原料只能生产出垃圾产品”。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乳业遭遇了原料标准的困惑,素以“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之称的中国纺织工业,多年来一直在遭受着天然纤维的品质日益下降的困扰而至今仍看不到曙光。正如生乳国家新标准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乳制品的又一次信任危机,长期以来只重视产量,忽视甚至蔑视质量的农业产业政策,让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国之梦及现实的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型之路变得艰难,且前途渺茫。
棉花,因“转基因”而废止有用检验标准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因为棉花品质问题而造成纺织品质量下降的案例,在新中国纺织发展史上不乏先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研究的新品种“鲁棉1号”因为产量高、生长期短及抗倒伏而被农业部大面积推广,但由于该品种的纤维直径粗、成熟度低、强度低而被纺织企业所诟病,最后停止了推广工作。
现在纺织工业面临的情况比推广“鲁棉1号”时更为糟糕。我国农业系统在上世纪末考察跟踪美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并于2003年在全国推广栽种,到2006年,全国推广国产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达85%左右,于是标志中国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单纤维中段复圆直径增大10%以上,纤度增粗,成熟度下降,强度下降。
美国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研发转基因抗虫棉,1981年获得成功,1992年在全国推广,从这一年开始,美国棉花纤维的中段复圆外直径变粗,导致双压缩气流仪测量棉纤维线密度、成熟度比的技术失效而影响“马克隆”值的概念大变,美国因此废止了相应标准,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21世纪重复了美国的历史。
纺织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对此评论说,纤维在纺成纱线时对截面的纤维根数是有要求的,纤维越细,可纺支数越高,反之亦然。尽管纺织加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就目前国产棉花的真实品质来说,绝大部分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
特色原料,质量大幅下降无一例外
桑蚕丝、羊绒和苎麻,都是我国生产量占世界总量70%以上,稳居垄断地位的高级纺织原料,近年来原料品质下降的程度也可谓触目惊心。
据姚穆院士提供的资料,近10年来,我国蚕茧的茧层率(即100公斤鲜蚕茧制成厂丝的比率)从38%下降到目前的25%。原因是,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鲜蚕茧中的蚕蛹日益变大而茧却日益变薄。在单个蚕茧重量增加,即蚕茧产量迅速提高的背后,是中国丝绸原料成本的迅速提高和丝绸品质的急速降低。
一位在丝绸业任职多年的领导对记者说,现在就是走遍全国去找,我们已经无法找到曾经在第一届世博会得到金奖那样品质的“湖丝”原料了。想要让丝绸原料质量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那就意味着很多东西要推倒重来。
中国羊绒业的排头兵企业鄂尔多斯在多年前推出了自己的顶级品牌——“1436”,它的含义是指使用的是平均直径14微米,长度在36毫米以上的优质山羊绒所制成的羊绒产品。但是最近几年,“1436”品牌受到原料质量的极大制约而无法满足国内外高端市场的需求。
“过去,我们每年对收购的羊绒原料进行精挑细选后,可以获得30多吨1436原料,但是现在不行了,2010年,我们反复挑选,最后只得到1.7吨1436的原料。”鄂尔多斯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原因何在?姚穆院士揭秘说,目前国内检测的138家绒山羊种羊场,其中137家的种公羊源于辽宁省盖县培育的“新品种”。这些种公羊恰恰是高产劣质的典型,它把山羊的产绒量提高了几倍,从每只山羊年产绒150克提升到500克以上,最高可达900克以上,而羊绒纤维的平均直径却增粗了12%以上。
在澳大利亚羊毛局培育出16微米及以下超细羊毛并卖出天价时,我国特有的更高端的羊绒原料却从平均直径16.5微米增至18微米,出现羊绒纤维直径大于羊毛的怪事。另外,在质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总产量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苎麻被称为“中国草”,在上世纪80年代,苎麻年产量达到200万吨。随着苎麻主产区盲目追求产量,选用品种不当,加上滥用化肥及品种退化,使纤维品质每况愈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难找到平均支数在2500公支以上的苎麻纤维,一般苎麻纤维的平均支数仅为1200公支。无奈之下,国内知名苎麻企业纷纷自己建立种植基地。尽管如此,种植基地的苎麻品种平均支数也只有1800公支~2400公支,而记者上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参加国土资源调查时,湖北恩施地区的一些优良品种的单纤维支数高达2800公支以上,个别品种的纤度甚至超过3000公支。高支苎麻纤维的精干麻可纺性能可以与棉花媲美,而服用性能全面优于棉花,但是这些品种的亩产都比较低。
现在这样的优良品种已经很难找到,苎麻纤维品种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在7年间,中国苎麻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量直线下降了40%,因为1500公支以下苎麻纤维制成的产品,其穿着时的刺痒感是很难回避的。
出路何在?加工业呼唤基本的市场规律
优质优价应该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为什么国产天然纤维可以质量不断下降而价格却节节攀升?
有人将国产天然纤维品质下降归结为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的紧缺时代向市场经济的过剩时代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即经济学上在流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有人将其归结为中国纺织工业的超常规发展,毕竟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中国纺织的纤维加工能力从每年几百万吨猛增到目前的4000万吨以上;还有人将其归结为纺织原料供应链上的条块分割,棉花流通领域的垄断,只重产量忽视质量的农业政策导向等等,所有的原因都有足够的事实支持。
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将削弱中国纺织品未来几年的出口增长,没有出口支持,投资导向型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中国纺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一方面要加快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轨变型,但是回头一看,却发现纺织原料的安全问题,除了数量的短缺还有质量上巨大的“黑洞”在等着我们。
面对国产天然纤维的市场乱象,“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建设纺织强国”可能只是一种梦想。
备受争议的生乳国家标准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这种争议却引发了各个乳业集团纷纷制定细分的按质定价收购标准。而纺织工业面对国产天然纤维品质的严峻现实,除了提供充分证据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和干涉外,也需要积极行动,按照行业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充分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原料供应体系,否则难免“用垃圾原料只能生产出垃圾产品”的结局。
相关资讯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2023纺织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拉美篇(一)——墨西哥
- 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孟加拉国观众组织推介会再获关注
- 三分钟导读纺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 衣心向善!中法可持续时尚行业分享绿色转型经验及案例
- 上半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RCEP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 上半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RCEP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 2022世界变局下的日本纺企应对之策(下)
- 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国际纺联纺机研讨会发出业界最强音
资讯排行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视觉焦点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