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天气原因。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河北已连续4年在棉花生长中后期遇低温阴雨天气,发生严重烂铃,品级下降,单产降低,收成减少;尤其是今年,降水提前,降水强度加大,7月份大部分棉区出现了5次强降水过程,由于降雨提前造成棉花8月中旬就发生大面积烂铃和蕾铃脱落。突出特点是烂铃早且重,一般烂铃达到l/4—1/3,平均剥烂铃在6 0斤/亩以上;据9月1 0秋桃考察,单株成铃14.7个,比去年减少0.9个,是2007年以来单株成铃数最低的年份,主要是秋桃座桃少。9月份东部和北部棉区遭遇台风强降水,沧州市将近8万亩棉花绝收。今年新棉开秤之际,所收购棉花一般都是4级,据棉花加工企业分析推测,今年3级以上棉花比常年减少l/3左右,而品级下降的结果是棉价的下跌。
二是棉价大幅下跌。当前籽棉价格为3.8—3.9元/斤,最低时3.5元/斤左右,棉农收入减少,植棉积极性降低。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对纺织品需求减少,造成棉花生产相对过剩,价格走低。
三是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相对种粮,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复杂,除播种外,大部分生产环节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用工较多,费工费时,病虫防治、整枝打杈、采摘等,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人工费近年来大幅上涨,目前棉花采摘工费已经上升到0.8~l元/斤;随着务工收入的增加,棉农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改种机械化程度高的粮食作物。
四是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种两季粮与种一季棉花相比,收入相差无几,但植棉用工大大超过了种粮;
五是棉花优惠政策措施相比粮油作物力度小,对棉农的带动作用也小,小麦玉米两季所得补贴金额共20元/亩,超过一季棉花15元/亩;还有粮食的综合直补等。
六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生产,棉花用地成为了被压缩对象。
来源: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资讯排行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