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相关部门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该市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在抽查涉及到的39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产品中,有8批次不合格,且均为pH值项超标。其中不乏佐蒙、图案、可可鸭、A/E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pH值是物质酸碱度的量化表示。服装的pH值是安全性指标,其超标将对人体皮肤产生危害。正常的皮肤呈弱酸性,pH值介于5.5~6.5,有利于防止细菌的入侵。而pH值超标的服装,刺激性大,容易引起皮炎、皮肤瘙痒等症状。服装等纺织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要使用到各种染剂和助剂,使得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酸、碱性。一般来讲,真丝等材质的服装呈一定的酸性,棉质服装则呈一定的碱性。但只要酸碱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不会对皮肤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据了解,pH值介于4~7.5的服装,舒适感最好。而此次检出的8批次不合格服装,都超出了这个标准范围。
服装为何“易患”pH值超标的老毛病?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上游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服装产品的质量。如果服装的面辅料在印染加工时,水洗不充分就烘干出厂,同时又未采取一定的中和措施,就会导致在服装生产前,原材料pH值就已经超标。二是服装加工企业和面料生产企业配合不协调。生产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时,pH值要求控制在4至7.5之间,而往往一些面料生产企业仅仅将pH值控制在非接触皮肤类产品的4~9范围内。三是部分企业在仿旧、磨毛等服装生产后期整理阶段,使用了较多的化学物质,导致出现面辅料pH值合格而成衣不合格的情况。四是消费者对于服装pH值缺少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也使得生产者有了钻空子的空间。标准要求服装厂家必须标注甲醛含量、pH值,但实际情况却是,市面上很多服装根本没有标注这一项,而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能够关注pH值的也是寥寥无几,甚至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不知道服装有pH值这一项指标。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还在于,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够严谨。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服装的时候不能只注重颜色和款式,得多看(产品标志)、多摸(面料舒适度)、多闻(是否有异味)。另外,服装买回来之后,不要急着穿,最好先用清水漂洗一遍。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资讯排行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永不止步!兰精集团持续筑牢天丝™品牌“防护网”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花式上新、一站式购齐,柯桥窗帘展首日开启时尚新风!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