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央行禁向水泥钢铁等近十个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的传闻,今日央行对新浪财经澄清,称并未就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融资问题下发内部通知。但央行强调,将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深化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下发文严禁向水泥、炼钢、炼铁、化纤、电解铝和煤炭等近十个产能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同时禁止上述行业以短融券、中期票据、可转债、新发企业债等方式融资。
对此央行作出两点澄清,一是否认就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融资问题下发内部通知。二是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精神,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深化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扎实有效推进。
尽管央行并未就对过剩行业贷款融资发布统一文件,但是遏制这些行业盲目扩张的精神则已经在国务院和部委的文件中有所体现。7月上旬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
此前5月份,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曾联合下发《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特别提到,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保障合法债权安全。
据悉,自6月份“钱荒”爆发后以及近日央行取消贷款下限,各家银行已经将调整信贷结构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产能过剩等行业领域整体较为审慎。
分析指出,首先应区分不同行业产能过剩性质而采取差异化金融政策,而非“一刀切”的停贷;其次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使投资者在信贷过程中承担真实的资金成本与风险成本;第三应警惕产能过剩带来的违约风险,负债经营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普遍发展模式,一旦出现产能过剩,企业很容易把风险转嫁到金融领域。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必须要主动应战,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来源: 新浪财经
资讯排行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做纤维世界的追光者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2025年辽宁省冰雪时装周盛大启幕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