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年业务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由快递业拉动的下游包装产业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海量快递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过度包装”难防运输中损坏、使用可降解材料却成本高、回收快递垃圾动力不足等,行业仍面临“绿色难题”亟待破解。13日在杭州召开的“2016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就此展开热议。
“过度包装”、大材小用 快递垃圾超负荷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拆了一层又一层”的感受。
快递包装的确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彤旻表示:“快递包含大量的包装物,主要有纸箱,纸箱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这些到消费者手中时便成为废弃物。”
然而,如果不多塞点填充物,运输途中出现损耗,商家又担心面临差评。胡庆余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立新感叹,做传统保健品都是些瓶瓶罐罐,而且价值高,运输过程摔坏了得不偿失。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除了包装过度的问题,在包装材料上还存在误区。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翁云宣说:“不少人认为牛皮纸袋最环保,但事实上牛皮纸袋造成的资源浪费是最多的,其次是普通塑料袋,最优的是生物降解塑料。”
成本高、缺标准 “绿色快递”困难重重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递行业“大行其道”,而这些包装材料到消费者手里往往变成了废弃品被丢弃,回收率低。
不过,在蔡彤旻看来快递包装回收可行性低,例如快递袋交到消费者手中会撕破、污染,没办法二次使用,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并且快递过程中薄膜的厚度、尺寸很难进一步的降低,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取代快递包装的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
“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避免现实问题——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说:“绿色的快递包装使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成本问题。国家对快递行业发展也十分关注。但目前,对快递业、电商的包装规范标准、指导意见还没有明文规定,作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
绿色物流成共识 业界呼吁消费者加入多方联动
童文红认为,应让政府、商家、物流企业、物流平台加上消费者“五方联动”,共同参与到推行绿色快递的行列中。“网购下单时,如果告诉你快递包裹绿色可降解,你愿不愿意加5毛钱?”部分网民表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愿意出一份力。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认为,可在电商平台中综合排序里再推出“绿色排序”,衡量商家是否注重环保,并鼓励消费者进行环保消费,通过商家来倒逼产业绿色化的转型。
12日当晚,国内外32家知名物流企业在会上成立绿色联盟,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并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同时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等举措,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记者了解到,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在行动。浙江申通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经理章剑平介绍,申通已经在各网点推广重复使用的编织袋,使用次数可达到50次以上,并且编织袋上装有芯片,实现信息追踪。他认为:“目前在回收废品上,还不能做到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区分,快递业的绿色环保也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和标准。”
杨骏表示,快递绿色包装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既涵盖包装物料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从业主体,也关系着成千上万消费者,每一方都应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行列中来。
中国快递年业务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由快递业拉动的下游包装产业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海量快递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过度包装”难防运输中损坏、使用可降解材料却成本高、回收快递垃圾动力不足等,行业仍面临“绿色难题”亟待破解。13日在杭州召开的“2016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就此展开热议。
“过度包装”、大材小用 快递垃圾超负荷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拆了一层又一层”的感受。
快递包装的确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彤旻表示:“快递包含大量的包装物,主要有纸箱,纸箱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这些到消费者手中时便成为废弃物。”
然而,如果不多塞点填充物,运输途中出现损耗,商家又担心面临差评。胡庆余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立新感叹,做传统保健品都是些瓶瓶罐罐,而且价值高,运输过程摔坏了得不偿失。
据国 家邮政局发布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除了包装过度的问题,在包装材料上还存在误区。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翁云宣说:“不少人认为牛皮纸袋最环保,但事实上牛皮纸袋造成的资源浪费是最多的,其次是普通塑料袋,最优的是生物降解塑料。”
成本高、缺标准 “绿色快递”困难重重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递行业“大行其道”,而这些包装材料到消费者手里往往变成了废弃品被丢弃,回收率低。
不过,在蔡彤旻看来快递包装回收可行性低,例如快递袋交到消费者手中会撕破、污染,没办法二次使用,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并且快递过程中薄膜的厚度、尺寸很难进一步的降低,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取代快递包装的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
“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避免现实问题——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说:“绿色的快递包装使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成本问题。国家对快递行业发展也十分关注。但目前,对快递业、电商的包装规范标准、指导意见还没有明文规定,作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
绿色物流成共识 业界呼吁消费者加入多方联动
童文红认为,应让政府、商家、物流企业、物流平台加上消费者“五方联动”,共同参与到推行绿色快递的行列中。“网购下单时,如果告诉你快递包裹绿色可降解,你愿不愿意加5毛钱?”部分网民表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愿意出一份力。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认为,可在电商平台中综合排序里再推出“绿色排序”,衡量商家是否注重环保,并鼓励消费者进行环保消费,通过商家来倒逼产业绿色化的转型。
12日当晚,国内外32家知名物流企业在会上成立绿色联盟,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并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同时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等举措,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记者了解到,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在行动。浙江申通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经理章剑平介绍,申通已经在各网点推广重复使用的编织袋,使用次数可达到50次以上,并且编织袋上装有芯片,实现信息追踪。他认为:“目前在回收废品上,还不能做到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区分,快递业的绿色环保也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和标准。”
杨骏表示,快递绿色包装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既涵盖包装物料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从业主体,也关系着成千上万消费者,每一方都应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行列中来。
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相关资讯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何黎明出席河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 尚尚签:中通电子签约中台解决方案
- 携手将数字贸易打造成为共同发展的新引擎——从数贸会看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 崔忠付出席行业协会商会经济发展指数工作经验分享会
- 何黎明出席“长春国际汽车城&一汽物流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签约启动仪式
- 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 崔忠付出席并主持《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 行业标准审查会
- 国家邮政局关于2023年第二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准时率测试结果的通告
- 2023年7月份制造业PMI为49.3%
资讯排行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