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高昂的检测成本对我国广大中小外贸纺织企业来说是负担不起的昂贵。”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部主任赵萍在28日的“中欧可持续供应链高层论坛”上告诉本报记者。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商务部数据显示,在全球贸易增幅仅为1.7%的背景下,1—10月份中欧贸易额增长2.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5%。其中,纺织品贸易是中欧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额翻了将近一番。
然而,欧盟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以及逐步扩大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带来的损害不容小觑。
据商务部科技司统计,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合计占到75%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呈高发态势,因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损失增幅在50%以上。2015年欧盟有关方面通报的纺织服装产品召回事件中,48%是针对中国产品。
欧盟新的环保政策——足迹产品指导目录(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即PEF)试点阶段已完成,试点评估报告已提交欧洲议会,进入立法程序。PEF在评估方法和标识认证上全面统一欧盟现有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只有评价结果达到要求的产口才有资格进入欧盟市场。一旦实施,意味着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据了解,欧盟平均不到2个月就更新一版“绿色贸易壁垒”法规,内容不断扩大。据欧盟测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成本在8.5万欧元,一种新的物质检测花费在57万欧元,近2000种禁用、限用物质的检测成本。
赵萍表示,中国纺织外贸企业多数通过接受生产订单的方式加入到国际供应链中,这种模式较为被动,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采用更为严格的绿色指标,中国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不能达标,就会被控制着供应链的跨国企业毫不犹豫地替换掉。对我国没有自主品牌的外贸纺织企业来说,可能面临的就是断崖式的订单下跌、营收损失甚至企业倒闭。
“流通交易环节多渠道、如各类代理商、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之间库存不能共享,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会大大提高。如何通过绿色供应链推动上游供应商加强耗材改进、低碳环保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傅兵说。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认为,优化纺织行业的可持续供应链将进一步提升中欧贸易规模,不仅有利于中欧贸易发展,对引领全球贸易走出低谷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纺织品可持续供应链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将实施可持续标准体系建设、生产智能化、创新设计、绿色品牌建设四大工程,在纺织品供应链每个环节上加强对纺织品、纺织智能制造等标准的制定等,力争到2036年,我国纺织行业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可持续生产标准体系。
来源: 中国经营网
资讯排行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做纤维世界的追光者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永荣锦江&意大利兰蒂奇集团,竞帆循环经济新蓝海!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2025年辽宁省冰雪时装周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