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如何打开内销市场?这些棉纺企业有何绝招?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0-08-10
资讯导读:顺境扩产能,逆境抓技改。目前,裕大华已逐步形成原料贸易——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从纤维到时尚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不断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

如何打开内销市场?这些棉纺企业有何绝招?

2020-08-06 10:56:07 来源:中国纺织报

8月,新棉即将进入成熟期,但棉纺市场依旧低迷冷清。不少纱线企业老板感叹:“今年纱线市场还有春天吗?困难的日子太难熬了,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纺织企业产销低迷、资金周转困难,一些纺织企业陷入停滞状态,但在总体低迷的市场大环境下,我们也能看到仍然有纺纱企业订单排到两个月后,仍然有纺纱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的纱线进一步打开内销市场。那么,这些企业又是如何做的呢?

正凯新材料:

智能追溯系统保证快速反应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纺织行业整体市场萎缩,但在位于枣庄市中区的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纺纱20万锭智慧工厂,功能性纱线订单已排到了两个月以后。

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王延永表示,订单排满得益于他们“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多品种小批量”的接单模式让正凯成功突围接到了订单,然而,生产车间出错的机率也相应增加。“车间里面有几十个品种在生产。那么多物料,送错一桶的话,就是很大的一个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大的话可上百万元。”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厂长何胜军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据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马国内首个条桶智能追溯系统,通过安装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和智能芯片,实现工装器具的产品信息互联。

以品种识别为例,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申德龙介绍,过去要从仓库中找出客户需要的纱线品种用作生产,主要依靠既有经验,但因为纱线品种繁多,“大海里捞针”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出现失误,有时一批纱线生产完了才发现不是客户需要的品种。现在工装器具装上了FRID智能芯片,可以实时记录机台品种信息。“我们每一个条桶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信息,通过白盒进行识别。当工装器具承载的物料上机时,可自动触发系统校验,一旦出现上机物料与实际生产品种不相符情况,机器就会自动报警并停机。以前都是一桶一桶地看,现在条桶一亮红灯,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此一来,既从源头避免了错织现象,也稳定了产品品质。”

今年,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又启动了新一轮技术改造,加装了自调匀整和在线检测装置,通过纺纱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把控质量,用工规模由4000人减少到800人。“我们技改投入占产值的1/3左右,通过研发一些高端的、功能性的、时尚型的纱线来提高附加值。”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昌进说。

FRID智能识别、物料追溯、质量在线检测和控制……在这里,有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装备,智慧纺纱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裕大华集团:

稳定产品质量杜绝退货情况

“今年1月,我们的纱线订单就已经排到了6月。产品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现在的库存量不到10天。”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公司总经理卫江介绍道。在建成智能纺纱车间后,这家传统纺织企业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在裕大华纺纱车间,一排排纺纱机器轰鸣,上万纱锭高速旋转,输送、换卷、接头、检测……各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自动进行。偌大的车间里,却看不到几个工人,完全不是传统印象中的“万人工厂”。车间背后的一间会议室里,有一个大屏幕,车间里订单有多少、纺了多少纱、用了多少电等等信息,上面显示得一清二楚。车间里还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工业机器人、AGV搬运小车等,创建了纺纱生产的独有新模式,大部分工序不需要人工参与,夜班可实现无人值守,成为“黑灯工厂”。

据悉,2018年,裕大华投资3.3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10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引入了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纺纱、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系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往,纺织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不同工序之间运输纱线,工人们手拉肩扛,劳动强度很大。现在全部用运输机器人,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卫江介绍,智能化改造后,1万锭纱生产线用工量从过去的53人减少到15人以内,降低了71.7%,运营成本降低了14.85%。

纺织行业流程长、生产柔性化,要实现智能制造,难度非常大。此次智能化改造,是裕大华历史上最大一笔一次性设备投资。随着新生产线的投入,裕大华已实现全工序、各部位物料的全方位智能分拣和收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过去,产品标签靠人工写在纸上,很容易丢失,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溯。而现在,车间很多设备上安装了芯片,通过智能质量追溯系统,很容易找到问题根源。“车间改造后,我们一共生产5000吨纱,没有出现一起退货、索赔的情况,以前每年都会出现几十起。”卫江介绍。

顺境扩产能,逆境抓技改。目前,裕大华已逐步形成原料贸易——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从纤维到时尚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不断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

恒丰集团:

全面创新战略突破核心技术

6月份,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纱线流行趋势产品推荐活动中,临邑恒丰纺织生产的“环保可降解纱线——丁纶”入围“2020/2021中国纱线流行趋势产品”名单。

“恒丰成功实现由传统工业到新型工业的跨越,最核心的一点是深入实施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战略,有一系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新特产品,通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新产品,迅速实现量产,用新产品占据大市场,向高端产品要效益,从而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培植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孙传芳表示,一直以来,恒丰研发的脚步未曾停下。

孙传芳认为,在转型升级方面,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对此,恒丰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另一方面,与产业上中下游的知名公司、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智借力,突破核心技术。

“为解决植物染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我们联合青岛大学、杭彩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研发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恒丰植物染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院,同时与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与植物染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草木染产业联盟,共同开发植物染服饰产品。”孙传芳介绍到,纺织服装产业被列入四大传统产业,明确了新模式与新技术双轮驱动,双向延伸产业链,资本助力,推动纺织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资本化、集群化转型的发展思路。这非常符合恒丰发展实际,恒丰集团抓住了差异化发展策略,在新型纱线研发生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新型纤维纱线迅速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让恒丰集团一次次抢到了市场话语权。”

在发展过程中,恒丰集团创造独有的“理事长单位”模式,在宁夏、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加大扩张步伐,现有48家理事长单位,相当于建了48家德州恒丰,形成独有的“恒丰速度”“恒丰模式”。“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是企业腾飞的双翼。没有管理和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也无从着力,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目标,着手推进以产权为纽带的理事单位间的整合,使之成为经济独立、产权清晰,拥有更多经营自主权、企业决策权,并在新的管理架构下通过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更好地激发各单位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未来,恒丰集团将在资本运作、产品研发、恒丰商学、咨询服务四条主干线上发力,实现‘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战略目标,力争到2021年打造两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推动恒丰集团向国际化大集团迈进。”孙传芳说。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